U19男篮败新西兰,八强失利,外教需全面引进。
在今天进行的U19男篮世界杯16进8淘汰赛中,中国队以86:99不敌新西兰队。这场比赛的结果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积累的问题的集中体现。
首先,小组赛的三场失利,无疑清晰地反映了中国篮球的现状,无论是球员还是教练,都存在着明显的水平不足。三场比赛共输掉49分,面对德国、斯洛文尼亚和加拿大这三支欧美强队,比赛过程比结果更让球迷感到痛心。除了郇斯楠的封盖、朱正的控球和表现尚可的三分球外,这支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国青队,整体表现可以说是乏善可陈。
在面对排名靠前的对手时,国青的失利似乎在情理之中。然而,攻守两端的困境却暴露出这支球队并未能充分发挥出经过半年集训的实力。如果没有朱正的加入,恐怕每场比赛都会以惨败告终。这支球队的松散状态,暴露了曲绍斌教练在队伍捏合方面的不足。尽管曲指导是通过竞聘出任国青主帅的,可算中国篮坛教练的中坚力量,但球队的技术水平和战术丰富性确实存在问题。
国青球员的技术和身体条件限制了教练员战术的发挥。虽然曲绍斌指导的战术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用的,但也不得不承认有些已经显得落伍。这不禁让人质疑中国篮球青训教练的整体水平。中国篮球从业者的问题在于他们过于沉浸在过去的光环和历史成绩中,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国际篮球的发展趋势。
其次,国青队四连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体技术水平的不足。从三场小组赛中可以看出,新西兰U19队以强悍的外线防守、精准的传突结合和三分球著称。他们几乎就是低配版的德国队。而中国男篮在篮板球问题上一直饱受诟病,既关乎天赋的篮板球意识不足,又凸显出球队结构上的明显硬伤。尽管郇氏兄弟的护筐能力尚可,但未能得到王洪泽、张博源等大前锋的卡位意识支持。
从两年前的丁彦雨航接班人到现在有攻无守的浪投手,张博源的例子让人看到中国篮球在培养天才方面的困惑。此外,十八九岁正是运动员发育的关键时期,黄种人与黑白人种的体质差异也使得中国球员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不谙世事的体育少年容易受到自媒体和饭圈的无脑吹捧影响,这也对球员的竞技心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今天的比赛一开始,朱正的进攻和郇斯楠的防守曾让中国队取得领先,但新西兰凭借尺寸优势和多人打球的战术迅速反超比分。这四场比赛的起伏表现清晰地揭示了中囯队阵容厚度和教练预案的不足。面对失利、挣扎和追分的不断循环以及主力球员体力不支的问题,国青队的处境愈加艰难。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亮点值得关注:张博源的21分、郇斯楠的16分6封盖以及陈家政的19分和朱正的11分7助攻都展现了球员们的实力和潜力。然而,国青队在本次比赛中的预期表现更多是得益于对手相对较弱以及曲指导在战术上的调整。四连败后,国青将跌入九到十六位的排名赛中,这或许是他们唯一能找到赢球感觉的机会了。
总的来说,国青男篮在本届世界杯的四连败清晰地反映了中国男篮从亚洲霸主地位跌落的原因:青训质量不足、球星数量不够、教练员水平不高等导致的全面技术劣势。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对手的出现更是暴露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